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P世代 挑戰科技教育

作者:黃中平【摘自:中國時報 2012/08/03 01:13】

  隨著網際網路的高度發展,各類機構組織為尋求更多的發展機會,都必須找到其適應之道。正如企業在面對「前衛」的員工時須作出調整一樣,為迎接即將接受教育的「P世代」學生,教育工作者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

  為什麼是「P世代」呢?它其實是對於某種共同特質的稱呼。新一代學生充滿熱情(Passionate)、具備專業(Professional),他們同時是發布者(Publishers),也是創造者(Producers)。擁有熱情是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接觸到大量的資訊及全球化視野,這樣的環境開啟了他們發掘無數可能性的大門。所謂專業是因為他們不僅認為創新思維和個性表達是工作的一部分,而且還堅信這是優秀企業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因此,他們不能容忍乏味、牽強或過時的資訊。

  P世代學生同時是發布者和創造者,因為他們的成長過程隨時都可以接觸到消費性軟體和行動裝置;更重要的是,他們身處在鼓勵業餘創作和分享的環境中。他們不僅想成為發布者和創造者,也期望自己能有實現這夢想的方法和技能。

  教育工作者須確保「P世代」接受良好的教育,幫助他們順利成為數位時代下的人材。因此,教育單位不僅要做到因材施教,也要能提供讓學生印象深刻的學習內容。跟其他所有溝通方式一樣,教育不再是一個人向很多人講述同一件事,而是要將每個學生視為獨特的個體來指導。教室也將成為以學生為核心的環境,而不是以教師為核心。

  隨著數位領域的需求和焦點不斷改變的過程中,為了提供「P世代」提升競爭力所須的技能和價值,教育工作者必須緊跟時代的腳步。更重要的是,要能夠賦予「P世代」在現代職場非常要求的新數位技能,讓想投入各行各業的學生都能夠與全球競爭。下列幾點將是其中的關鍵。

  科技將會是傳授知識的基礎。教育工作者們每天都必須面對在新科技驅動下的數位內容變革。這意味著將教學與各種更具互動性的工具,如行動裝置、平板電腦和遊戲設備做結合。使用這些科技作為教具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專注地吸收知識,還能提升學生對於這些科技的了解程度,以適應未來快節奏的工作環境。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老師們就必須先了解並熟悉這些先進的工具和設備。

  舉例來說,台灣政府近二年一直在積極地推動應用智慧教室,希望帶動上千台平板電腦進入正規教育,讓學生們帶電子書包上課、隨時上網查資料、以互動的方式完成作業、打破學習場所的限制。像是在去年導入電子書包實驗教學計畫的高雄內惟國小,某位五年級導師在教授國語課文時,就懂得讓學生藉由電子書包來紀錄圖文日記,取代傳統的學習模式。而類似的數位學習,在台灣產、學界以及政府的推廣之下,已經慢慢開始在正規教育環境中發酵。

  藉由數位工具,將可消除教師、學生和教育機構之間的阻礙。這不僅意味著充分利用新的技術,還要能創造一個環境,讓學生和教師得以協同作業,克服以往面對的困難。透過遠端學習,學生們能夠享有靈活的線上教學機制,與海外的學校進行文化交流,利用視訊會議與教師們分享心得,促使協同創作成為學生與教師的橋梁。

  科技、創新和協同作業只是改變教育與學習諸多因素中的幾個關鍵。不僅「P世代」需要在進入職場之前先適應數位時代,在成長過程中指導他們的教育工作者們更要以身作則,謹記不斷學習的價值。

(作者為奧多比Adobe台灣區總經理)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2080300401.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