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我有話說-有急事call老師!(自殺防治 老師可以更積極)

徐茂瑋/北市(高中教師)【中時電子報>言論新聞 2012-05-30 00:51】

老師是上帝派給孩子在學校的守護天使。

建中在一個半月中,兩位孩子選擇以結束生命來面對困境,令人錐心泣血。筆者為此文不是要責備相關人等,孩子出此下策,固然是家庭、學校、社會與國家都有責任,然而要呼籲於自殺防治上,老師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位孩子也都有不同的故事,老師由最基本的關懷-傾聽、陪伴,了解孩子的困難,適時伸出援手,縱使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已成為孩子的重要支持者。


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請帶著頭腦出社會


文/Joey Chung (鍾子偉)【摘自:商業周刊-專欄部落格-哈佛之後的人生)2012-04-16】


去年年底我受邀去一間醫學大學對一群大四學生演講。在兩小時的演講結束後,一個年輕男學生上前走向我。

「我需要你的建議。我現在是醫技系大四生,但我很討厭我們系,已經討厭四年了。我曾經想當醫生但成績不夠好,而最接近的系就是醫技系。我在畢業後該如何追尋我的夢想,並進入醫科?」

「OK。你現在成績如何?你或許可以在台灣考學士後醫科,如果成績夠好的話你可以直接去申請國外的醫學院。」

「我成績很爛,都是剛好低空飛過而已,因為我根本對本科沒興趣,所以我想這大概不太可能。」

好像有些地方怪怪的。

「OK,在我們決定要怎麼做之前,或許我們要先問:你應該去做嗎?為什麼你想要當醫生?」


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不完美也要愛自己


文/李枝桃(國中校長)【摘自:泰山文化基金會‧敬師徵文】

日前與從大學畢業至今才見面的朋友出遊,一開始大家嘰哩呱啦談個不停,彼此寒喧完,便開始詢問工作、家庭狀況。其中一位知道我擔任校長一職,馬上面露敬佩的神色,再得知我的孩子都在國立大學讀書,更是直誇說:「真厲害」。

我回問他在哪裡工作,聽到他是一名主管,也回敬他「真厲害」,他臉上綻放出自信的神采,但當我問及:「你的孩子呢?」他的臉上倏地變了色,悶悶地說:「不好好唸書,從小學到高中花了大把錢去唸私校,沒想到居然去讀科技大學的餐飲科」。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王品戴勝益:不要當穀倉的雞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烏日報導 2012-05-19】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昨到明道中學演講,勉學生拒當「穀倉的雞」。他告訴學生,別當不思考、沒主張的「乖乖牌」;針對富二代的議題,他語重心長說:「再富也要窮小孩!」讓孩子證明自己。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別急著發飆!孩子成績差,可以這樣教

作者: 文/吳皆德【摘自:大家健康雜誌 2012-05-12】

基測日一步步逼近,孩子的情緒隨著成績單上的數字起伏,家長的神經也隨之緊繃,就怕孩子因成績不理想而倍感挫折,失去學習的熱忱與衝勁……

忠傑自我要求很高,小學成績優異、以市長獎畢業的他,上了國中後因課業加重,開始有點吃不消,再加上班上也有幾位市長獎畢業的同學,讓忠傑對於自己課業表現更加在意,深怕成績滑落。想不到第一次月考下來,忠傑因生物考不到90分感到灰心,小考也每況愈下而逐漸喪失自信心、開始懷疑自己。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台灣服務業注意! 家庭模式消費正在衰退


文 編輯部 撰文:楊瑪利、游常山【摘自:中時電子報>雜誌首頁>遠見 2012-05】

在東京,單身族的冰箱實際上就在便利商店裡,自己住的小公寓,只有一個迷你冰箱放些飲料,7-ELEVEn離住家只有100公尺,要買什麼出門就是,這就是為什麼近年來日本都會區的連鎖家庭餐廳,像是Danny's Kitchen或是Skylark,紛紛不支倒地。


新族群1〉低收入的不婚族20歲以上,單身開始成主流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這本新書,你主要提出哪些新觀點?


大前研一答(以下簡稱答):過去20多年以來,日本社會已經逐漸失去傳統家庭的束縛。

過去典型的主流日本家庭,是有四個人的小家庭,爸爸媽媽帶兩個小孩。如果你看日本電視(尤其是日本公共電視NHK)烹飪節目,每一次示範菜單都是四人份,但是現在根據調查,收看美食節目的人,48%是單身,因此四人份的食譜已經不適用。也 因此日本社會開始有人挑戰「到底什麼才算是一個家庭?」這個概念。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父母們,別忘了你的夢

作者:李偉文【摘自:李偉文部落格 2012-04-06 07:17】

  常常會覺得現代的父母好辛苦,哦,或許不是所有的父母,但是我相信現在正在看這一篇文章的家長老師大概都屬於我同情的對象。

  這些會很認真閱讀各種教養書籍甚至期刊,追著專家的演講場次並且勤作筆記的大人,一定是非常關心孩子的家長。不過,這裏說的「關心」,其實是好聽的話,說是「焦慮」反而比較恰當。我們很擔心孩子輸給別人,擔心孩子未來沒有競爭力,這些認真的父母相信「培養」、「造就」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是神聖的使命。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親、師、生與教育部一起 關心兒少網路環境

教育部電子報、文/電子報小組、電算中心、510期 2012-05-03】

網路,讓我們隨時遨遊世界、博覽群書,深深影響我們的生活,連媒體大亨梅鐸於2005年4月對美國報紙編輯學會演講時也指出,一出生就活在隨時隨地可以上網的寬頻世界的新生代,被稱為數位原住民( Digital Natives ),而他,這樣隨著網路發展才接觸到數位知識的人,則是數位移民( Digital Immigrant )。

所謂的數位原住民,是指出生在網路與數位生活中的世代,他們在網際網路的數位世界中成長,對於數位科技已經習以為常,不會感到意外或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