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0日 星期日

洪蘭:幫助別人 其實很自私?

作者:洪蘭【摘自:天下雜誌/589期。2016-01-05】

最近神經學家發現,「施」是自私的。大腦在助人時,隱性優越感會增強免疫力。所以到頭來,助人還是對自己最有利。

一個學生問,「老師,為什麼施比受有福?演化生物學家道金斯不是說,基因是自私的嗎?自己多吃一口就能多活一天,為什麼東西不留著自己吃?就算是人需要群居才能存活,對自己的族人好也就是了,為什麼要兼愛天下?」

這是很好的問題。

最近,神經科學家發現,原來「施」還是自私的,因為在幫助別人時,我們的大腦會產生激乳素,帶動多巴胺及腦內啡的分泌。多巴胺是個正向的神經傳導物質,腦內啡是大腦自己產生的嗎啡,這兩者的出現,都會使我們感到快樂。


母親在哺乳時,面孔都是安寧的、微笑的。事實上,母親緊張時,乳汁分泌不出來。連男性在照顧嬰兒時,他的大腦也會分泌激乳素使他變得比較溫和。所以,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感到快樂與滿足。

英文說「doing good, feel good.」(做好事,心情好)。我們能幫助別人,表示我們能力比人強、資源比人多,這使我們產生隱性的優越感。人喜歡被肯定,更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產生「贏」的成就感。

它是隱性,因為我們其實不自知。很多人在伸出援手時,絕對沒有想到優越感,但「贏」有演化上的重要性─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輸者只能忍氣吞聲,被趕下寶座的老王常常連命都不保,遑論他的後代。

有研究發現,發號施令者的免疫力,比聽人差遣的受氣包強,因為心情愉快會增強免疫力,所以,助人到頭來還是對自己有利。

道金斯是對的,演化的目的是盡量把自己的基因傳下去,但是自私不一定能多活一天,中國有句順口溜:「有雞大家吃,大家才有雞吃。」你不分予他時,他就去打翻你的碗,使你也沒得吃。

墨子知道,人不會檢討自己的短,只會嫉妒別人的長。當眼紅又得不到時,便會造反,只有兼愛,大家都有飯吃時,自己的飯才吃得安心。住在高牆中的富豪不快樂,因為他生活在恐懼中,擔心隨時不測。

俗語說,相由心生。行善的力量竟可以改變父母給我們的相貌,力量不可謂不大。

現在世界的動盪不安,「能打敗敵人是小智,能分清敵友是中智,能化敵為友是大智。」我們該怎麼應用大智,去換取世界和平呢?

引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7369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